消费者对于 AI 大模型和算法的认知水平是影响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认知程度和使用态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影响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速度,从而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中国建设产生影响。2024 年 8 月,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发放了面向消费者的调查问卷,试图了解目前我国消费者关于 AI 大模型以及算法的认知情况。课题组通过支付宝渠道向用户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回收了 8030 份有效问卷。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的结论。
一、关于AI大模型的认知
在基础认知层面,消费者对 AI 大模型的认识和使用尚未普及,对其内部运作机制也缺乏了解,与此同时,对于 AI 大模型和算法的拒绝使用权以及可解释性,诉求比较强烈。另一方面,数据还反映出 AI 大模型正逐步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其实用性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在AI大模型的应用方面,消费者持有普遍积极的正向态度,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进步、创新、高效和便利等具有正向评价的词汇。在与 AI 大模型的关系上,人们期待更深层次的互动,不仅能够充当工具,还能够进一步成为伙伴关系。但对于 AI 大模型的普及应用,多数人支持不同领域需进行区别对待。
关于 AI 大模型的风险和问题,人们普遍认同 AI 大模型存在风险,但多数人认为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人们对 AI 大模型的具体风险感知是多维的,涵盖了就业、隐私、歧视和政府监管等多个方面,其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担心 AI 不受控制地搜集个人信息以及对人类就业岗位的替代。消费者对目前的 AI 大模型性能满意度不高,存在一定数据隐私和安全带来的挑战,以及生产结果不够令人满意。
面对 AI 大模型的风险,公众倾向于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避免可能受到的权益损害。在向监管机构和企业进行反馈的同时,自身也会采取主动学习及自我保护等行为。公众普遍认为,为了降低 AI 大模型的风险,必须采取全面而多元的策略。
二、关于算法认知的变化
我们对 2022 年问卷和 2024 年问卷中关于算法认知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
在算法透明方面,消费者对算法的认知水平有明显提高,对基于个人信息标签的算法推荐,接受程度有所提高。
在算法安全方面,关于算法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的风险感知,尽管整体评价仍偏负面,但这两年有明显的减弱趋势;面对算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消费者主动的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
在算法公平方面,消费者认为存在一些信息扭曲现象,但评价有所好转;算法差别定价行为在整体上有所好转。
在算法向善方面,对于算法自动推荐信息流,正向评价的消费者比例有所提高;受访者普遍认为平台在人性化设计方面有所进步。